
8月4日,天元區河長辦聯合區委宣傳部、株洲日報社組織來自株洲日報社校園小記者和農林水利學院的“河小青”們,走進市水務集團投資有限公司四水廠,一起探秘制水工藝。
“自來水是從哪里來的?”“自來水是怎么凈化的?”“河小青”們第一次走進神秘的水廠,對這里的一切充滿好奇,迫切地想知道干凈的自來水是怎么變出來的,在參觀開展之前,大家就提出了一系列問題。
“河小青”們帶著疑問,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走進水廠,依次參觀了提升泵房、格柵預臭氧池、砂濾池、送水泵房和監控室,了解了水廠的污水資源化利用、再生水補水等日常污水處理工作。走進凈水廠各功能處理區,“河小青”深入探索全地埋式凈水廠的“低碳”奧秘,通過“實境式”體驗直觀了解污水處理預處理階段、生化處理階段、MBR膜池階段、消毒階段等四個環節,見證了污水凈化成可循環利用生態用水的“神奇”過程。
“每一滴自來水都是如此來之不易,我們要節約水資源,呼吁身邊人一起節約用水、科學用水。”紅旗路小學校園記者萬欣悅說道。通過此次活動,“河小青”和家長們直觀地了解和感受到自來水的來之不易,也幫助他們認識到作為一名“河小青”的責任感與使命感。大家紛紛表示將繼續積極參與到水資源保護的活動中,為營造共創綠色美好家園的社會環境貢獻“河小青”的力量。
“河小青”是參與保護母親河行動、助力河長制的廣大青少年的總稱,是河長的助手和落實河長制工作的參與者、支持者、監督者,主要圍繞綠色傳播、河流守護、生態修復、環保行動等四個方面開展示范行動,廣泛動員全市青少年爭當河小青,做好河長小助手,實現人人參與河湖管護、河湖處處干凈整潔、岸綠景美。
近年來,天元區啟動“河小青”行動中心建設。建設內容包括河小青志愿者開展活動的辦公室、多功能室、會議室、交流與沙龍室等場地。截至目前,天元區通過構建“河長辦+共青團+青年環保社會組織+青年志愿服務隊”的“河小青”隊伍模式,組建了一支由60名河小青志愿者組成的服務團隊,經常組織開展“巡河護河”志愿活動、凈灘行動、宣傳行動等活動。與此同時,天元區還將“河小青”志愿服務融入城市建設和管理、基層黨建、社區服務和大眾日常生活之中,使青年志愿服務工作與全區中心大局工作合力合拍、相互促進、整體推進,讓河小青行動中心“活”起來。
責編:王婭
初審:王婭 二審:毛文曉 終審:羅敏
來源:株洲新聞網
下載APP
分享到